第13章 明代的安藤百福

砚台台从灶台边探出头来,闻着香味,忍不住说道:“叶老板,既然你搞出了这么个方便的面,不如再搞点什么特色调料包,泡起来更方便,这样岂不是能卖得更贵?”

叶语闲眼睛一亮,顿时觉得这猫说得有理:“有道理!泡面怎么能少得了调料包?盐、酱油、葱花、胡椒粉,这些都能预先准备好……砚台台,你还别说,你偶尔也能出点好主意。”

说着,叶语闲一边琢磨着怎么做调料包,一边心中暗道:“这方便面可是个好东西,等去了岛国那边,说不定真能来点商业合作,把这玩意推广开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这一天,巡察府的厨房里不仅飘出了各种饭菜的香味,还多了一股猪油炸面的浓香,而叶语闲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一个大胆的计划——借着即将到来的出海之行,看看这“方便面”能不能成为他在异国的一张新招牌。

到了晚上,叶语闲把香菱和小雪叫到书案前,脸上带着几分若有所思的神色。他敲了敲桌子,对二人说道:“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夏天准备出海,有件事得提前准备——我们需要去县衙办一个‘护照’。”

“护照?”香菱眨了眨眼,一脸疑惑,“叶公子,这护照是个什么东西?”

叶语闲笑了笑,耐心解释道:“明代当然不会叫护照,咱们这里的说法,应该是‘通关文牒’。简单来说,就是一份允许你出入境的官方文书。”

小雪也不解:“通关文牒?可我们又不是去边关过境,为何要办这种东西?”

叶语闲点点头,继续说道:“我没记错的话,从元代末期开始,我们就有了海禁制度,而且这个制度延续了很长时间。想要出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走的事。要是走官方渠道,比如说使节、商队或僧人出使,就必须向朝廷申请出海许可。而普通百姓想出海,更要先拿到县衙批复的文书,也就是‘通关文牒’。简单来说,没有这玩意儿,擅自出海就算是‘私渡’,被抓到可是要按律论罪的。”

香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不过‘通关文牒’听起来挺像是官差的凭证,不是普通人能随便拿到的吧?”

叶语闲笑了笑:“确实不简单。你们有没有听过《西游记》里唐玄奘取经的故事?他出关去天竺之前,不是一路上都要拿着通关文牒,每到一个国家就让人家盖章盖印么?”

香菱一拍手,恍然道:“哎!我想起来了,之前在薛家看《西游记》的时候,就觉得奇怪——那些章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问薛姨妈,她也没给我讲清楚。”

叶语闲叹了口气:“这些章,放到后世,就相当于所谓的‘国务签证’,代表两个国家之间的互相承认和通行许可。不过,咱们现在可没能力拿到那么高级的文书。最多也就是办个金陵县级别的通关文牒,盖上县衙的印章,证明我们合法出海。”

小雪想了想,忽然问道:“可叶老板,我们这次出海又不是走什么官道或正经的商船,办那个文牒,真的有用吗?”

叶语闲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有没有用先不说,但至少这是个明面上的身份凭证。没有这个东西,真要遇上海巡,恐怕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到时候人家只会一句‘私渡’,然后直接扣押。虽说真遇到情况还能想办法蒙混过去,但凡事有备无患,多一层保障总没坏处。”

香菱有些担忧地问:“那如果县衙不愿意批文怎么办?”

叶语闲笑了笑,语气笃定:“放心,县衙那边只要知道我是巡察使,还不至于为难我。再说,我们不是直接说去海外贸易,只是说沿海采风做笔记,收集点风土人情的资料。只要理由合适,弄个文牒问题不大。”

香菱和小雪对视一眼,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听叶公子的安排。什么时候去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