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于是,那呆子开始耍起小聪明,把行李分开放好,然后向寺庙里要了一条扁担,将较轻的行李挑在了自己肩上,较重的则让皇帝挑着。行者笑着对国王说:“陛下,看你现在这身打扮,还要挑着担子跟着我们走,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呀?”国王一听,连忙跪下来,激动地说道:“师父啊,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别说是挑担子,就算是让我拿着鞭子牵着马,侍奉老爷您一起上西天,我也心甘情愿。”

行者笑着说道:“我并不需要你陪我去西天取经。这里面有个原因。你只要帮我们挑担走四十里路进入城里就可以了。等到抓住了妖怪,你仍然可以继续当你的皇帝,而我们也会继续去西天取经。”八戒听到这话,嘟囔着说:“这样说来,他只需挑四十里路的担子,而我却还要像个长工一样辛苦。”行者连忙解释道:“兄弟,别乱说话!赶快到外面带路吧。”

于是,八戒领着皇帝向前走去,沙僧则伺候师父上马,行者紧跟其后。只见那寺庙中的五百名僧人,整齐地排列着,吹奏着悠扬的音乐,一直将他们送出了山门。行者笑着对僧人们说:“和尚们不用再送了。只是担心被官府的人发现,泄露了我的机密,反而不好。你们快回去吧,快回去吧!记得把皇帝的衣服和帽子整理好,如果能在今晚或者明天早上送到城里来,我会给你们一些封赏作为感谢。”

众僧听令各自回去后,行者便大踏步向前,追上唐僧,一路前行。

真是:西方有诀窍可以探寻真谛,金木和谐便能修炼精神。丹母徒然怀揣着懵懂的梦想,婴儿永远怨恨自己愚笨的身体。

必须要到井底去寻找明君,还要到天堂去拜见老君。领悟到色即是空才能恢复本性,诚心诚意地为佛超度有缘之人。

师徒们走在路上,不到半天时间,就远远望见城池已经很近了。唐僧说:“悟空,前面想必就是乌鸡国了。”行者回答:“没错,我们赶快进城办事吧。”师徒四人走进城里,只见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又看到楼阁宫殿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更显得繁华壮丽。有诗赞曰:

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

花迎宝扇红云绕,日照鲜袍翠雾光。

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

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

海外的宫殿犹如上等国家,人间的歌舞好似前朝唐朝。花朵迎着宝扇如红云般缭绕,阳光照耀鲜艳的长袍如翠雾之光。

孔雀屏风打开香气四溢,珍珠帘子卷起彩旗飘扬。太平盛世的景象令人称赞,官员们安静地站着没有人上奏章。

只见那宫殿大开,唐僧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径直走了进去。到了殿下,唐僧下马说道:“徒弟们,我们就在这里入朝,去换取通关文牒,免得又要跑去其他衙门,既麻烦又耽误时间。”孙悟空答道:“师傅说得在理,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不过我们这么多人一起进去,也好有个照应。”唐僧点头表示赞同,并提醒他们不要放肆无礼。接着,孙悟空笑着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起进去吧!”说完,师徒四人一同走进了皇宫。

进入宫中后,孙悟空告诉唐僧等人,如果要向国王行礼,可能会带来一些麻烦。因此,他建议自己先进去看看情况,等国王开口后再决定是否行礼。如果需要行礼,他们也可以跟着一起做。

你瞧那闯祸的猴王,将国王引到朝堂门口,跟阁门大使说道:“我们乃是东土大唐皇帝派遣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之人。如今抵达此地,想请求倒换通关文牒,请大人帮忙传达一下,以免耽误我们的好事。”那黄门官立刻进入端门,跪在丹墀之下,向皇帝禀报说:“朝堂门外有五位僧侣,自称是来自东土大唐的钦差,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他们已经到达这里,想要倒换通关文牒,但不敢擅自闯入,正在门外等待召见。”

那魔王随即下令传召。于是唐僧等人一同走进朝堂门内。那位复活的国王则跟随其后。正当行走时,国王忍不住腮帮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心中暗暗叹息道:“可怜啊!我的铜斗般坚固的江山,铁桶般严实的社稷,竟然被这些妖魔鬼怪暗中侵占了!”孙悟空安慰道:“陛下千万不要伤心难过,以免泄露了消息。这金箍棒在我耳中跳动不停,今日必定要大显神威。一定能够打败这些妖魔,扫荡一切邪恶之物。您的江山很快就能回归到您手中了。”那国王不敢违抗孙悟空的话,只能拉起衣服擦拭泪水,冒着生命危险紧紧相随,径直走到金銮殿台下。

小主,

只见那两班文武官员,四百名朝廷大臣,一个个都神情肃穆、庄重严肃,面容英俊、气质非凡。孙悟空引领着唐僧站在白玉台阶前面,挺直身体,一动不动。台阶下面的众多官员没有不感到害怕的,纷纷说道:“这个和尚真是愚蠢无知啊!见到我们大王竟然不下跪行礼,也不开口说话祝福?连一声问候都不说,如此胆大妄为、不懂礼节!”话还没说完,就听到那魔王开口问道:“那个和尚来自哪里?”孙悟空昂首挺胸地回答道:“我是从南方瞻部洲的东土大唐而来,奉了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的天竺国大雷音寺拜见佛祖求取真经。现在来到这里,不想空手而归,特意前来换取通关文牒。”那魔王听了之后,心中愤怒地说道:“你们东土又怎样!我不在你们国家朝拜纳贡,不和你们国家往来交流,你为什么见到我却不恭敬行礼,不跪地参拜!”

行者微微一笑,带着几分不屑地说道:“我们东土乃是古老而强大的天朝,长久以来被尊称为上国,你们不过是下方边境之地罢了。自古以来便有这样的说法:‘上邦皇帝,如同父亲和君主一般尊贵;下邦皇帝,则只能算作臣子和儿子。’你还没有迎接我,竟然胆敢让我拜见?真是可笑至极!”那魔王闻言顿时怒火中烧,对着手下的文武官员下令道:“给我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和尚拿下!”话音刚落,众多官员纷纷奋勇向前。然而,行者却只是轻喝一声,伸手一指,口中念道:“莫动!”这一指使出了定身法术,瞬间让所有官员都无法动弹。他们站在原地,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就连将军们也像是泥塑般僵硬。

那魔王眼见自己的文武官员被定住,心中焦急万分,急忙纵身跃下龙床,想要亲自捉拿行者。此时,猴王暗自窃喜,心想:“太好了!这正好符合我的计划。就算这魔王的脑袋是由生铁铸就的,一旦被我的金箍棒打中,也必定会打出一个窟窿!”正当他准备动手时,突然旁边出现了一颗救命之星。原来,这人正是乌鸡国王的太子,他迅速上前拉住魔王的朝服,跪在地上求情道:“父王,请息怒啊。”

妖精听了太子的话后问道:“孩儿怎么说?”太子恭敬地回答道:“请父王知道。三年前,听说有人说有一个来自东土唐朝的钦差圣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但没想到今天才来到我们国家。父王您威严刚烈,如果将这个和尚抓去斩首,恐怕大唐有一天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生气愤怒。您想想那李世民自称为皇帝,统一了江山,仍然不满足,还打算过海征讨。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国王杀了他的御弟圣僧,肯定会起兵攻打我们,与我们争夺敌人。但无奈我们兵力稀少,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父王,请按照我说的做,先审问那四个和尚,让他们交代清楚来历,首先确定他们没有参拜国王的罪行,然后才能问罪。”

这一篇,原是太子谨慎小心,唯恐妖魔伤害唐僧,故而有意留住妖魔,却不知行者早已安排好要攻打它。那魔王果然听信了太子的话,站在龙床前面,大声喝道:“那和尚是何时离开东土大唐的?唐王因何事派遣你去西天取经?”行者昂首挺胸,坦然答道:“我师父乃是唐王的御弟,法号三藏。只因唐王驾下有一位丞相,姓魏名徵,奉上天旨意梦斩泾河老龙。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得以死而复生之后,大开水陆道场,超度冤魂孽鬼。我师父受观世音菩萨指点,前往西天取经。我师父胸怀大志,情真意切,一心报国尽忠,承蒙唐王赐予文牒。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离开东土后,我们先到了两界山,收了我做徒弟,我姓孙,名悟空,法号行者;接着又到了乌斯国界的高家庄,收了二徒弟,姓猪,名悟能,法号八戒;在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净,法号和尚;前日在敕建宝林寺,又新收了一个挑担的行童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