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内功深厚

林朝阳陶玉书 坐望敬亭 3457 字 10小时前

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学术沙龙成功在燕大落下帷幕,总体而言这是一次胜利的学术会议。

它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过去一年会员们出的学术成果上,更体现在今年会员申请人数的增加上。

去年研究会刚成立时,初始成员大多是来自于燕大、人大、燕师大等国内顶级高校的教授、副教授,一共有18人。

年前研究会纳新,一下子收到了70多份申请表。

研究会不是学生社团,是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的,不仅是学历、职称这些硬性规定,最关键的是要确有对林朝阳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

这个申请人数着实让研究会有些措手不及,花了不少时间审核。

而诸多学者的踊跃申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林朝阳文学研究会可不止中国这一家。

早在中国文学研究会成立之初,就与美国、日本文学研究会达成了学术交流活动的合作,每年双方都会互派学者进行交流学习。

美国的交流高校是耶鲁大学、日本的交流高校是日本大学,国内的自然是燕京大学。

出国交流当访问学者,而且还是去美国、日本的顶尖高校,对于国内的学者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尤其是文学专业的学者,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家的踊跃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

洪子成是林朝阳(中国)文学研究会的秘书长,学术沙龙结束之后他跟林朝阳聊着过去这一年研究会的发展。

沙龙一开始的报告也提到了研究会的发展情况,但很多细节还是没办法拿到台面上说的。

他在谈及文学研究会的发展时,脸上带着些骄傲,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你那部小说写得怎么样了?”聊完了研究会的情况,洪子成又关心起林朝阳的创作。

毕竟研究会存在的意义就是研究林朝阳的文学作品。

《人间正道是沧桑》发表距今已经过去了快三年时间,三年没有新作品,可不是林朝阳的风格。

“第一卷才刚写完,还得修改修改,查缺补漏。”林朝阳说。

洪子成也知道林朝阳这回要写的作品格局宏大,远非一般的长篇小说可比。

哪怕是《闯关东》《白鹿原》这样的大部头作品,在林朝阳的新书面前恐怕也要相形见绌。

如此宏伟的作品,非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不可成。

“修改完了就发表?”

林朝阳沉吟着说道:“再等一等吧。等写顺手了再说,连我自己都不清楚要什么时候才能写完。现在就发,不负责任。”

在文学界,许多作家都尝试过写些大部头的作品,规划的内容看起来十分宏大,但真正落笔却写不出三分气魄。

有些人写出了前二三十万字就恨不得昭告天下,各种联络杂志社、出版社尝试发表、出版。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杂志社、出版社通常是很为难的。

像这一类大长篇作品,连作者本人都不敢保证他后期的创作质量是否能保持跟前期一个水准。

前面写得不错,万一后面的部分水准大降怎么办?

偏偏能写这一类题材作品的作家,往往还都有些名气,所以才会让人左右为难。

相较之下,林朝阳的态度无疑要严谨和负责任多了。

洪子成面露钦佩之色,“这样的大长篇,最好还是保持稳定的创作状态。草率发表,很容易打断那口气,影响作品质量,得不偿失。”

“嗯……等全写完再发也不太现实,这部小说的内容太长了,我的计划是等进程过半了再陆续发表。”

“这个还是要看你个人的创作状态。”

又过了大半个月,林朝阳将新书第一卷内容修改完毕,没有急着继续创作,而是将书稿送到了燕大的王永兴处,请他帮忙斧正斧正。

送完书稿后又过大半个月,林朝阳才接到王永兴的电话,说要请他到家里谈一谈。

到了王永兴家,两人闲话几句,王永兴笑着说道:“年纪大了,看东西太慢,想着也慢,让你久等了。”

“您说的哪里话,是我让您受累了。”

说着话,王永兴拿出了笔记本,“现在记性不好,这书我边看,边写了些东西,权当是我的读后感吧。”

他态度谦和,林朝阳接过笔记本翻看。

“……朝阳同志此一部小说,要写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巅峰的百科全书,场面宏阔,人物众多,事件繁富,矛盾丛生,多种人物同时登场,多种矛盾同时展开。”

“第一卷内容大篇幅描述了隋末的群雄逐鹿,但实际上李氏王朝的权力更迭才是暗藏在其中的主线,贯穿始终。

李家与隋朝的矛盾、李家与各路起义军的矛盾、李家内部的矛盾,形形色色纷纷攘攘,此消彼长此盈彼缩……”

“总体来看,第一卷小说既有严格的历史依据,又有深刻的思想见解,较为真实的、深刻的反映了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所主导的王朝交替和新生王朝的权力斗争。

朝阳同志对隋末唐初的历史下了极大的功夫,内功深厚不逊于专家学者。

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状况、宫廷生活、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乃至三教九流略等,无不了如指掌,因而才能在作品中写出如此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王永兴的“读书笔记”记了足足十几页,要是细算起来,少说也得有五六千字。

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对小说的看法,态度严谨又客观,其中不乏溢美之词。

当然,也提出了几处可供完善的建议,主要是史料与小说之间值得推敲之处。

读完这份“读书笔记”,林朝阳心中感动不已。

再三道谢后,又跟王永兴探讨了一阵,欣然接受了这些建议,最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4月里,两年一度的庄重文文学奖再度开启了评审进程,在小六部口胡同西院召开了本届评奖的第一次会议。

自1988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庄重文文学奖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因为这个特殊的年份,林朝阳破例受邀担任评委会荣誉主席,消息传出后,一下子为庄重文文学奖吸引了文学界的众多目光。

成立十年以来,庄重文文学奖凭借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制度,受到了文学界同仁和读者群体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