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不问,不说,不究”政策

春节假期走亲访友,时间过得很快。

陶玉书在大年初二就飞去了香江,香江的几家公司现在运行体制虽然越来越成熟,已经不需要她长时间驻扎,但还是要时不时去转一转。

节后的第一个周末,梁佐跟林朝阳打电话,邀请他参加77级中文系的聚会。

77级中文系的聚会隔两年就会张罗一次,不过出席的人次次都不一样,只有那么几个人好像是综艺节目里的常驻嘉宾,梁佐就是其中之一。

他人缘好,爱张罗,尤其是这几年名气变大了,大家也愿意跟他亲近。

上一次见梁佐都是两三年前的事了,一见面,林朝阳拍了拍他的肚子。

“这两年胖得厉害!”

“嗐,没办法,总是熬夜,作息、饮食都不规律,身材有点走样了。”梁佐笑呵呵的说。

李彤插话道:“他这个啊,属于幸福的烦恼,有人想胖还胖不起来呢。”

“可不止吧?饭局、牌局、桑拿、酒吧……你那生活一般人可比不了。”

“梁佐这是心宽体胖,没关系,他马上就住上大别墅了,天天楼上楼下跑着,用不了一个月,准保瘦下来。”

身材被老同学们拿来开玩笑,梁佐也不生气,依旧笑呵呵的,这也是他在班里人缘好的原因。

这几年他当编剧名声越来越大,赚钱自然不在话下。

住房一路从新鲜胡同的平房,到建国门外的居民楼,再到金台路……

一直到去年年末,他又动了换房子的心。

这回他要换个大的,用他的话说是“一次到位”。

新房子要有个大客厅,客房也要多几间,朋友来了有地儿住;

书房得大一点,他现在的书架都摆不开了;

女儿猫猫的房间要布置成粉色……

梁佐滔滔不绝的讲述着的豪宅梦,他的讲述并不是为了炫耀自身,反而把亲人、朋友都考虑了进去,并不惹人反感,反而乐意参与讨论。

最后有人实在听不进去了,“你们几个要实在想做梦,就去朝阳家里好好看看,省了睡觉的功夫。”

众人顿时哄堂大笑。

中文系77级毕业16年,同学们的感情一直不错,林朝阳这个编外人员也时常被邀请加入聚会。

但这么多年下来,聚会的氛围确实发生了很多改变。

一些自觉发展不如意的同学甚少出现在聚会上,来的都是相对而言混的不错的,最早的话题是聊文学、聊哲学、聊艺术,现在聊房子、车子、孩子。

相较而言,林朝阳一直都是聚会里最特立独行的那个人。

他对谁都礼貌有加,谦和有礼,却不过分亲近,谁也不会忽略他。

这当然扯不到什么独特的个人魅力,而是身份、地位和财富所决定的。

在社会现实面前,谁也不能免俗。

聚会过后,梁佐在林朝阳的车上感叹了几句。

他管林朝阳叫“师父”,虽然这只是当年的戏言,可叫了这么多年,感情确实比别的同学要好。

“时代在发展,人不可能停滞不前。十几年前大家谈论形而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还未拥有过丰富的物质生活,就好比井蛙语天。

再过二三十年,当大家都习惯,甚至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那些精神上的追求自然会涌现的。”

梁佐点了点头,“也许吧。”

林朝阳又说:“别总说别人,你是不是也得注意一下身体?”

“是得注意点。算命的说我43岁是个坎,过了43,还有43年活头。后43年,要嘛有嘛。”

梁佐嘻嘻哈哈的,显然没把算命的的前半句话听进去,反而是后半句记得牢牢的。

完全就是当代年轻人算命的真实写照,只听想听的,至于那些不想听的,跟我没关系。

又过了几天,第18届冬季奥运会在日本长野举行。

中国在冬季奥运会上向来没什么优势项目,冬奥会开幕在国内的舆论影响也远没有夏季奥运会那么大。

林朝阳老家是东北的,倒是挺喜欢看冰雪项目的,开幕式这天他特地守在电视前看转播。

“今年有夺金希望吗?”

看着电视,陶父跟林朝阳随意的聊着。

“不好说啊。就报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四个大项,大多数单项肯定是重在参与,夺冠希望最大的肯定是滑冰。”

“冬奥会还是不好拿金牌啊,夏季奥运会咱们用了四届爬到了第四名,也不知道冬奥会什么时候能赶上?”

“冬季项目的训练和运动员的培养可比一般的项目烧钱多了,国内在这方面才刚起步,要迎头赶上至少还得两三届。”

“唉,上回申奥要是成功了的话,再等两年就能在自家门口看到奥运会了,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

陶父提起93年燕京申奥失败,就满心遗憾。

“第一次申请嘛,总有个过程。接下来政府肯定还会再申请的,这些年国内的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下回申请举办的应该是08年奥运会,您肯定能赶上。”

“我争取活到那时候。”陶父笑着说。

晚上入睡前,林朝阳接到了陶玉书的电话。

她在香江待了一周,将几家公司的事务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明天就打算飞美国,聊了些家里的琐事,夫妻俩才挂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