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承辉帝秀操作

承辉帝在做出关于李元的决断之后,迎来了一波猛烈的反对。

反对的核心思想还是那一套,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承辉帝的反击很直接,在邸报上亲自做出了答复,“朕非嫡出,亦非长子。本朝开国以来,即位者皆非嫡长子。且朕并未立太子,诸君不必再言此事,有再言者以霍乱超纲之逆贼论处。”

该回复如同停止器,朝廷里的纷纷扰扰被按下了开关。

可以说,一场风波在承辉帝的果决之下,没有造成太大的反应就平息了。

也不是没有头铁的,确实有五个大臣继续上奏言二殿下李元之事,承辉帝根本不客气,直接拿问,审讯后流放南洋,让他们去与李元作伴。

此事无疑给群臣造成了巨大的震撼,总算看清楚了,在皇位的继承人上头作投机文章之辈,皇帝绝对不能忍。

余波未散之际,新的风波又起。

内阁会议上,首辅张庭恩再提摊丁入亩之事,决定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爬起来。这次应该重新选干将出马,并就河南一省官员进行大范围轮换。阁臣李清站出来反对,不是反对这个事情,而是认为时机不成熟,上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操之过急所致。

林如海站出来反驳李清,理由是凡变法者,无有不难者。不能因为畏难就什么都不做,如果朝廷明知道国家出了问题而不想法子改变,那还要臣子们做什么?你怕难,我也怕难,大家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有点天灾,百姓必定揭竿而起。

李清还是那套,时机不成熟,不能忘记了王安石变法的教训。

林如海见他拿王安石来做借口,立刻反驳他,王安石变法与本朝变法不能混为一谈,圣明的陛下主持的变法,就是建立在吸取了前朝基础上进行的,是改良过的,并且是有序的。而不是王安石变法那种激进的变法。

两人争吵不休,承辉帝听不下去,示意暂停再议。

这个事情在会议后,引起了群臣的议论,此前因为李元的事情被压制的群臣,找到了一个发泄的渠道,开始纷纷上书,或反对,或支持。

就在群臣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之际,御史方颂上奏朝廷,鉴于税收管理混乱,朝廷应该专设征税部门,总领天下税收。

此举的好处,方颂也提到了,专人专职,地方官府和士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以去年苏州秋税为例子,该部门应该专设武装,打击抗税。

如果说张庭恩重启摊丁入亩,只是往水坑里扔石头,方颂这份奏折就是往水坑里丢炸弹。

皇帝拿到奏折,紧急召开内阁会议讨论此事的可行性,因为事先没有私下商议,张庭恩照例先看看反应,李清,郭衍,潘季驯坚决反对,林如海没表态,却重提摊丁入亩,张庭恩随即也表示,还是重启摊丁入亩更为稳妥。

承辉帝依旧没态度,不说支持哪一方,而是宣布再议。

这份奏折公布之后,朝臣们哪里还有心思管什么摊丁入亩和二殿下李元,发疯似得上奏折,坚决反对专设武装收税部门。

想到有这么一个部门,手里还有武装,不论是官还是绅,谁心里不麻?

一旦这个强力部门成立了,动不动就武装收税,这谁顶的住?

还有一点,把收税的权利拿走了,地方官还怎么做手脚从中渔利?下面的官员没钱,拿什么来孝敬?

反对,坚决反对!

总而言之,这份奏折一上,所有官员都慌了。

李清看出来了,皇帝是在将军抽车,你不是反对摊丁入亩么?那好啊,直接把税收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带刀收税的部门。

这事情动静太大了,臣子们上的奏折,垒起来能砌一堵墙了。

承辉帝也不着急,就这么酝酿了一段时间,就这么拖着不表态。

这些消息随着关于李元的圣旨一起到的广州,贾琏先知道了圣旨的内容后,对于李元的未来只能表示抱歉了。当然也未必是坏事。

随后得知了京城里最近的发生的事情,得知方颂这个狗东西为了坐稳总宪,豁出去性命的时候,对他的佩服又增加了一分。

这是个狠人啊!有点周兴来俊臣的意思了。

就差掀起大案,在皇宫门口设一个铜簋了。

看到最近发生的事情,给贾琏乐坏了。对这群官绅,你不能不用,也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时不时的给他们上点强度。

贾琏立刻上书,派人走海路快船送往京城,表示:支持陛下的一切决定,摊丁入亩也好,设立武装税务部门也罢,两广率先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