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百里鸿站出来,带头拜贺:
“愿吾皇万寿无疆。”
群臣附和,场面热烈。
酒宴初始,歌舞升腾,宦官婉转念着贺礼清单,谁献了多少奇珍。
皇帝迷离眼神,偶尔问几句,明显精力不济。
正当此时,宰相朝赵豫轻轻使个眼色,上前一步:
“陛下,臣有重大之事参奏。”
皇帝微愣:
“哦?什么事?”
宰相道:
“臣得一份密报,事关藩王与邪修勾结,已在各地搞破坏。如今有英雄愿当堂呈证并指认,希望陛下圣裁。”
说完,他转头朝赵豫示意:
“赵公子,请上殿。”
赵豫不卑不亢,走到殿中央,对皇帝拱手:
“在下赵豫,见过陛下。”
皇帝甩袖:
“朕也听过外州有乱,却不至如此严重吧?”
这句隐含几分敷衍。
毕竟他年事已高,朝政大多被大臣把控。
赵豫深吸口气,高声回道:
“启禀陛下,有些藩王勾结邪道,假冒巡狩,在外纵横烧杀,百姓苦不堪言。更有越王、楚王之流,暗中集军数十万,还要炼尸兵。此乃违背天道、天地不容。我这里有书证为凭,请陛下定夺。”
说完,他从怀中掏出几封关键文书,让宦官转呈。
同一时间,他扫视下方众位王公,恰好捕捉到某些人神情剧变。
皇帝翻看文书,或许眼力不好,转交给左右侍臣,让他们宣读。
那侍臣越读越惊,汗滴直冒。
这些书信写得明白,已有数位王爷暗通各路邪修势力,准备随时兵变。
台下宾客顿时一片骚乱,不少人交头接耳。
有的人咬牙,有的人脸色发青。
皇帝似被惊到,手抖着衣袖:
“这……当真?宰相,你怎么看?”
宰相肃然:
“臣认为确凿无疑,那些外州藩王祸害天下,罪不容赦。老臣建议立即发王诏,召各方勤王之师剿灭,同时整肃朝堂——”
这话尚未说完,人群中忽有一股阴风出现,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打断:
“慢着,证据是真是假,岂能由一面之词定论?说不定有人陷害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