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接过证据,仔细查看,脸色愈发阴沉。霍山河见状,心中有些慌乱,但仍强辩道:陛下,这些证据定是他们伪造的,旨在混淆视听、逃脱罪责。陛下切不可轻信啊!
这时,平日里与三皇子交好的几位大臣也纷纷站出来为他说话。陛下,三皇子与楚姑娘一心为国,这几个月新政推行,已初见成效,百姓对他们感恩戴德。霍丞相此举,恐怕另有目的。
朝堂上分成两派,争论不休。皇帝扫视众人,心中思忖着各方所言。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若处理不当,朝堂必将陷入混乱。
沉默片刻后,皇帝缓缓开口道:此事朕会仔细调查,在真相未明之前,不可妄下定论。霍山河,恒儿与楚若琳,你们皆需听从朕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退朝!说罢,他起身离开朝堂。
退朝后,苏恒泰与楚若琳回到府中,苏恒泰有些担忧地说道:楚姑娘,虽然我们拿出了证据,但父皇似乎仍在犹豫,不知这调查结果会如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若琳微微皱眉,思索道:陛下一向圣明,定会查明真相。只是霍山河等人必定不会就此罢休,他们或许还会有其他动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继续收集霍山河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证据,增加胜算。
果然,霍山河回到府中后,与心腹商议道:今日之事虽未成功,但也不能让三皇子好过。我们要尽快找到更多能坐实他们罪名的证据,同时再想办法拉拢一些中立大臣,在下一次朝会上,务必将他们扳倒!
两方人马都在暗中较劲,一场更为激烈的朝堂风暴即将来临,而大丰朝的未来,也随着这场争斗,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恒泰与楚若琳争分夺秒地收集霍山河的罪证。楚若琳凭借其缜密心思和出色谋划能力,安排人手对霍山河及其党羽的日常活动进行全方位监视。
与此同时,苏恒泰则与朝中一些中立大臣频繁接触,向他们阐明新政的意义以及霍山河等人的险恶用心,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中立大臣原本对苏恒泰与霍山河的争斗持观望态度,了解事情真相后,纷纷对霍山河的行为表示不齿,逐渐倾向于苏恒泰一方。
另一边,霍山河也没闲着。他买通一些市井无赖,企图制造更多不利于苏恒泰与楚若琳的事端,加深皇帝对他们的厌恶。然而,楚若琳早料到霍山河会有此招,提前安排人手在京城各处布防,霍山河等人稍有动作,便能及时制止。
经过一番艰苦调查,苏恒泰与楚若琳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霍山河与一些地方官员勾结,私自挪用朝廷用于救灾款项、中饱私囊的账本。这本账本详细记录了每一笔款项的流向以及参与贪污的人员名单,是霍山河罪行的铁证。
苏恒泰拿着账本,激动地对楚若琳说:楚姑娘,有了这本账本,霍山河再也无法狡辩了!我们可以将他的罪行公之于众,让父皇严惩他!
楚若琳却显得格外冷静,她说道:殿下,虽然我们已掌握关键证据,但仍需谨慎行事。霍山河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我们贸然行动,他的党羽可能会狗急跳墙,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举动。我们需等待合适时机,一击必杀。
就在苏恒泰与楚若琳商议如何揭露霍山河罪行之时,皇帝经过多日暗中调查,也逐渐对整件事情有了清晰认识。他对霍山河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怒,但为维护朝堂稳定,决定在一次朝会上,让双方当面对质,彻底解决此事。
很快,皇帝便下旨,召集满朝文武于三日后早朝。三皇子与楚若琳得知消息,明白决战时刻即将来临。他们对证据进行了最后的整理和核实,确保万无一失。
三日之后,早朝钟声敲响,文武百官齐聚朝堂。皇帝威严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今日早朝,朕要彻底查清霍山河弹劾恒儿与楚若琳一事。霍山河,恒儿,你们二人可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