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小憩

叶语闲忽然伸出手,轻轻地牵住了两人的手。

杏子和爱姬皆是一愣,她们从未见过叶语闲如此郑重地做出一个亲密的动作,指尖触碰的一瞬间,彼此的体温交错,带着淡淡的温度。

叶语闲轻声道:“还好你俩不是节子。”

他抬眸望着她们,眼神温和而深邃:“虽然你们也是动荡年代的孤儿,但至少……没让清太养死。”

杏子和爱姬对视了一眼,似乎察觉到了叶语闲语气中的一丝感慨,却依旧不解这个名字的含义。可她们并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回握住叶语闲的手,掌心的温度彼此传递,仿佛这个瞬间,将某些无形的距离彻底抹去。

夜风微凉,萤火虫的光依旧忽闪忽灭,而叶语闲轻轻叹了口气,仿佛将那个沉重的故事埋藏在了心底,不愿让它成为今晚宁静时光中的悲伤音符。

往后的半个月时间,几十名工人按照叶语闲的设计,很快完成了别墅工程。夕阳的余晖洒在半山腰,刚刚修建完成的宅院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夏日傍晚的风从山间吹过,带着些许凉意,让整座院落更显静谧安逸。叶语闲站在二层小楼的观景台上,目光缓缓扫过这座自己一手规划的住所,嘴角微微扬起。

小主,

这座宅院比不上大观园的恢弘气派,也没有刻意去模仿名门望族的深宅大院,但胜在依山傍水,借助了天然地势,既符合风水布局,又兼具实用性。

后院的西侧,十几间房错落有致,已然成为荣国府那群公子小姐们的新居。他们虽然对这片“荒山野岭”颇有微词,但在看到这些房间采光良好,冬暖夏凉之后,倒也没了怨言。屋外还特意留了一片空地,方便他们日常休闲赏景,倒也算是对他们身份的尊重。

而在东侧,则是叶语闲的个人爱好。穿过一道走廊,温室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种着各种草药、蔬果,以及叶语闲自己搞出来的实验稻。再往深处,则可以看到鸡笼和猪圈,就算是不靠外界供给,这个家也大致能实现自给自足。往里走,则是一方小巧的温泉池,池旁的锅炉房还冒着淡淡的热气,冬日时,这里可以随时烧柴供暖,甚至还能让整个宅院都享受到热气腾腾的暖意。

现代修建这种东西,供水也好供暖也好,都是需要密闭管线加压来实现。因此,近代的小区一般会修建个水塔以及大燃气球来通过重力的方式提供水压和气压。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的小楼房大多数只修建到五六层楼的原因。

而这里叶语闲的小别墅依山而建,引流河水自然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所谓水泵、压力转换这些操作,对于学过机械制造课程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要不是这时代条件有限,我真想搞程控装置。”叶语闲轻笑着自言自语。

除了温泉,他还特意在东侧后排搭建了一处佛堂和禅房。这些地方自然是为了给荣国府上这些流离失所又有“信仰”的人们准备的。

前院的正中央是一座宽敞的大书房,这里面大多数书架还是空的,有限的摆满书的地方放着书籍、信函以及各种从东瀛带回来的资料卷轴。这不仅仅是叶语闲办公的地方,也是重要的会议中心。书房的另一侧,则是能容纳数十人的宴会厅,专门用来举办家宴的。

厢房和耳房分别坐落前院的两侧,供随从、护卫和偶尔来访的客人居住。

至于叶语闲自己的卧室,则坐落在正中偏西的位置。这是一座二层小楼,外观与整个院落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而内部则又透着一丝“非主流”的意味——尤其是那些从现代借鉴而来的结构设计,让这座小楼有着这个时代宅院所不具备的舒适感。

冬天,锅炉房烧柴的供暖,热量通过管道输送到屋内,让整个宅院都能享受温暖。相比传统的炭火取暖,这种方式更加稳定安全。夏天,山泉水则通过特制的水渠循环流动,在炎热的季节带来丝丝凉意,确保整座宅院冬暖夏凉。

走进小楼,一楼是卧室、书房和一个小型的会客室,平日里,叶语闲大多数时间都会待在这里处理事务。而二楼则被设计成了一处休闲观景台,站在这里,可以将整个宅院尽收眼底,甚至能远眺封地之外的山野景色。

从南京到酆都,这一路的距离可不算近。叶语闲虽然不打算近期就出发,但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得提前安排好。“逍遥游”里有言——‘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既然自己的大宅院和后山的山寨已经安顿妥当,那接下来,便是得腾出私人仓库,为未来的长途跋涉做准备了。

之前在东瀛那一趟,叶语闲的私人仓库几乎成了杂货铺,但凡路上遇到的好东西,管它有用没用,一股脑儿往里塞。什么东瀛的古琴、忍术卷轴、异国的瓷器茶具、名贵和服,甚至连几袋东瀛米都被他顺手丢了进去,堆得杂乱不堪。

如今有时间了,正好整理一番。

于是,他带着杏子和爱姬,顺着山道来到后山的山寨。这座山寨经过修缮后,已然成为他的一部分势力驻点。如今白天这里忙碌着工匠、护卫,而夜里则多了些巡逻的影子——那些东瀛忍者们大多隐匿于黑暗之中,时刻警惕着可能的威胁。

进入山寨的一间宽敞房舍,叶语闲拍拍手,打开了自己的私人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