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举国迁徙、全线后撤

邪祟压境山河怒。

哀我吴民,共赴生死路。

王旗展,战鼓呜,执锐披坚何辞苦。

同袍携手,舍身忘死求活路 。

荒野拓新田,耒锄动,炊烟现,社火永不断 。

在北方大地,凛冽的寒风如刀刃般呼啸而过。

田二牛将军接到王都传来的紧急传令,他神色冷峻,目光如炬,迅速在营帐中展开军事部署。砀山关口和微山关口,成为了他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要点。

这两处山脉于广袤平原之上拔地而起,虽多为丘陵地貌,土石结构,山形并不高耸入云、陡峭险峻,但在这一马平川的平原之中,它们却宛如两道天然铸就的巍峨长城,成为三国国界间不可逾越的坚固屏障。

站在砀山之巅极目远眺,北方郑国的土地仿佛近在咫尺,那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似乎都能被敏锐感知;

而若是身处微山之上,鲁国的山川风貌也映入眼帘,仿佛触手可及。

山峦之间,为数不多的平坦空隙地带,如今已成为国界边关的重要城镇,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太平郡腹地,初春的暖阳洒在大地上,却难以驱散人们心中的紧张与忙碌。

封无休身着官服,神色凝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众多官吏。沿丹水与淮水北上的运河沿线,一场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大通铺被整齐地搭建起来。大锅饭的灶台旁,烟火升腾,热气弥漫,厨师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乡野村医们也纷纷就位。

在沿线的集镇,工匠铺也如雨后春笋般设立起来。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火星四溅,工匠们挥舞着铁锤,对损坏的车架和船舶进行精心维修。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仿佛奏响了一曲忙碌的乐章。

被动员北上的百姓们,在本乡官吏的悉心组织下,如同一条有序的长龙,沿着运河北上。他们走走停停,严格按照朝廷每日下发的前行顺序依次前进,避免了运河出现拥堵的情况。

当队伍停下来休息时,军民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纷纷走向四周的荒野,弯腰捡起一块块碎石,双手紧紧握住,一趟又一趟地搬运回来,认真地铺设在运河两岸的道路上。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洋溢着坚定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