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沙漠里,一千几百人要吃住很麻烦的事情,水源也很难寻找。
这道路越是往西北方向走,越是人烟稀少,既然是人稀,自然就没有人家了。有时候走了大半天的路,仍然遇不到一个人。所以这批去修长城的队伍遇到吃中饭的时候,就把各自带的锅勺拿出,然后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再拨点野草烧着,自己煮来吃。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仍然不能找到人家,索性就找一个可以避风的地方,把身上的衣服多穿一点,在草地上睡一宿。这个时候还不是五月正中?应该是不会冷了,可是在这西北的地方,就不是这样子了的。人在中午,需要穿得住夹衣;到了晚上要睡觉的话,就需要盖得上被条御风。
修长城的队伍里的这些人就这样吃一餐饿一餐,睡一宿熬一宿,自然人有病的了。如果是生的小病,还是得跟着队伍走;如果是生了大病,就是被扔在路边,死活都没有人会管了。
万喜良看着这样的情形,也只有晚上让自己多穿件衣服,宁可热一点,也千万可别冻着。这样小心翼翼,可算是没有病。可喜良这天过了沙漠,天上的落日还有两丈高。这里是一个大黄土坝,长了几十株白杨树。
军官下令,就让修长城的青年们在这里歇歇下。他们都吃过了黑馍,晚上没有了事,万喜良抬头看天,正是初九初十的日子,新月恰好是半轮的形状,月亮旁边有几点星星搭配着,照见土坝以外,渺无人家的荒地,只有昏昏沌沌的微光,远达天边。万喜良心里想着:“家中二老这个时候在担心我吧?可怜的孟姜女会不会坐在月下,一个人苦闷地如何排遣孤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喜良和修长城的队伍又行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来到了是贺兰山以东的地方。长城在这里是要新筑的。这个地方在左手一里多的地,就有二千来人在这里修筑长城。向右边也是一里地,这里的人相对多一些,有三千来人。这是万喜良这帮人的近邻。再要说远些,就是三里以至十里,万喜良的远邻,也是有不少人的。而除了这里以外,修长城的人,那就更多了。这守边的大将,是发起筑长城的人,是蒙恬。
蒙恬将军自己所统率的士兵,总共是三十万,而征发修长城的青年也就有五十多万。这么多的人分段修筑,长城边上是人山人海地劳作。
长城西北角处,是贺兰山边,这个地方地方是最苦的。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人住,修长城的劳工们吃的住的都接济不上来。他们只好挖地洞,三五个人住在一起。而劳工们挖洞的法子也很简单:有坎的地方就掏一个门,往里面掏出三五人可以睡觉的地方,也就可以了。如果是遇到平地,那就先挖一道既深又宽的干沟,而两边就是土壁,然后在深一些的地方掏个洞门。偶尔下雨的时候,还是可以躲避得住的。
而说到吃的,劳工们是吃的蒸的黑馍,但是也不容易吃到的。修长城的劳工们平常吃的,就是炒粉。这种粉,是用荞麦、豆子和大麦等谷类磨成的,然后炒起来,就用袋子把它们盛起来。肚子饿的时候,就把碗盛了起来就吃,没有火烧,也没有小菜和油盐。
万喜良就和这些和自己一样修长城的劳工们过着如此辛苦的日子,把洞打好就开始筑城基。劳工们先是要把地基做成,然后沟要挖个三四丈深,两丈多宽。然后在沟上面缓缓地筑土。劳工们抡起挖土的锄头,挑土的担子,以及零碎的东西,全是归自己带。这样劳累的工作,公家却一分钱也不给劳工的。不给钱还只是小事情,可规定的是天亮就必须开工,到了天黑才能歇工,哪个劳工不按照时间去做,就有官长和士兵监督着,稍微看见有人休息的话,就拿着鞭子猛抽了。所以修长城的劳工们是真的非常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