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焦勤”“蠢勤”还是“坚勤”“自然勤”?关于勤奋的学问》
玉灌子美在图书馆看到这一书目,一看书目有好几个橙语表示的勤奋,玉灌子美自己也清楚,他学生时就学习了橙语,所以这几个词有接触过,据他印象:
“焦勤”:焦虑,压力式勤奋,因焦虑,压力而勤奋,很明显地带恐惧动机因素。
“蠢勤”:这种勤奋很好理解,指盲目式努力,不看这目标适不适合,也不看方法。
“坚勤”:这个勤奋的意思最标准,指坚定地,有信心地执行做法,来达到目标,强调了坚定意志。
“自然勤”:这个勤奋比较高级,就是指自然地,自然上地勤奋,它反而不会刻意强调多少勤奋,达到无为无不为境界,但需要勤奋时自然能勤奋,能轻松达到无压力地在心流状态下做事。
虽然玉灌子美以前接触过这四个词,但并没有很好解释并深入了解。
这书还是智人写的,看来可以了解下自然文化。
然后,他翻开书上讲的内容,里面提到,我们智人环境下,竞争压力大,人们很强调勤奋,并且鼓吹勤奋,却不仔细看看分勤奋类型,橙语作为通用语明显有说明有的勤奋是不健康的。
想不到,有些智人居然歪曲含义,把所有勤奋吹得高大上,借此反对某些人偷懒。
他们贩卖焦虑,鼓吹生存危机及竞争法则,并吹就是“焦勤”,也是为自己生存而活。
然而,不少偷懒者清楚,“焦勤”很恶心,他们宁可偷懒,也不想要有“焦勤”这种焦虑。
为了缓解这种乱象,偷懒者不作为,社会盲目鼓吹勤奋,并且岂图混淆美化负面的“焦勤”,引导正确地勤奋,我特意与心理学家们合作,写了这本书,帮助大家引导正确的勤奋。
玉灌子美一看,这智人社会环境居然成这样了?居然盲目到连负面的品质也吹了,还得请某专家写这书来纠正,可怕,可怕。
我们旅虹环境从来不鼓吹“焦勤”,这种勤奋如同饮鸠止渴,表面有效,危害巨大。
然后他看了下书:
“焦勤”者他们看起来很有目标,并且有的还挺高的,但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目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目标。
实际上,“焦勤”者往往被焦虑和压力所驱使,他们的行动更多是出于对外部环境的恐惧和不安。他们追逐的目标并非源于内心的真正渴望和价值追求,而是为了缓解当下的焦虑感。他们可能看到别人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便盲目跟风设定类似的目标,却没有深入思考这个目标是否与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人生愿景相契合。所以,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他们很容易动摇和放弃,因为这个目标并非他们内心真正认可的方向。
而且,“焦勤”者的目标通常是短期的、功利性的。他们急于看到成果,渴望通过快速的努力来消除焦虑。这种心态使得他们无法专注于长期的发展和成长。他们可能会频繁地更换目标,不断地在不同的方向上努力,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因此,“焦勤”者虽然看起来忙碌而有目标,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引领他们走向幸福和成功的核心目标。
“焦勤”者虽然信奉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道理,没错,像“坚勤”者也能吃苦,但他们却是真正印证这话,而“焦勤”者并不是,反而只停在盲目吃苦,即使目标实现了,也没有幸福,反而可能更失望。
这是因为“焦勤”者的吃苦并非出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和对目标的真正热爱。他们的吃苦仅仅是被焦虑和压力推动,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当目标实现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个目标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坚勤”者的吃苦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认可的目标,他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方向和价值追求。每一次的付出都让他们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即使过程艰辛,他们也能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喜悦。当目标实现时,他们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因为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成果。
相比之下,“焦勤”者在吃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内心支撑,只是盲目地跟随外界的压力和期望。他们没有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真正的幸福所在,所以即使目标实现了,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反而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失望和迷茫之中。
玉灌子美一看,“焦勤”果然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