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十来天,沈筝一边在高炉房忙活,一边每日叫人过来谈话。
她整个人跟上了发条似的,一拉就转个没完。
县衙的事儿,村里的事儿,码头、布坊、印坊、布庄、书肆、县学、医馆的事儿,几头交代。
交代过后还不算完,她还得将未来几个月的事儿规划好。
这个月开始,村子里便陆陆续续开始春种了,虽然今年已经是第二年种水稻了,但各个村子里的巡逻队还是不能少。
里正们该上心的事儿,绝对不得马虎,故而他们身上的担子便更重了。
而他们在布坊的权,也该移就得移,毕竟生活就是日月更替、新老交叠,得让县里的年轻人多历练才行。
且沈筝也不怕他们舍不得放权,因为虽然她不在县里,可还有许主簿这尊“大佛”坐镇呢。
比起她这个县令,里正们就是更怕许主簿一些,这点毋庸置疑。
还有各个村子的布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村中都在铺三合土路,也有不少百姓在翻新小院,这样一来,百姓和百姓之间,百姓和村子之间,都难免会有磕碰拌嘴,这些都得注意,好好调和。
村子里的事儿交代完后,沈筝又给赵休等捕快开了个小会。
里正们和百姓们怕许主簿,可有些外来人不会怕,这种人只会觉得同安县暂时“群龙无首”,正巧方便了他们拿捏。
所以沈筝才将各捕快叫到一起,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咱不惹事,也绝不怕事。”
她还说:“若真有人故意惹事,在局面失控之前,先将人给押下,交由许主簿处理。若对方觉得许主簿官阶不够,那便去泉阳县将巴大人请来主持公道。”
“若对方连巴大人都不认呢?”
“什么货色?哪有这么硬的茬儿。”那时沈筝眉头皱起,顿了顿又说:“那便去府衙请通判大人,本官会与巴大人和通判大人说好,那些处理不了的事儿,通通交由他们处理。”
多有面儿啊。
赵休等人听了过后嘴角撅起,拍着胸脯给沈筝保证,说绝对会好好守护县里。
将衙里和村里的大小事宜交代完后,沈筝又将莫轻晚和王广进唤了回来。
一是预备掌柜一事,王广进这个会长,得将其放在心上。
二是布庄、书肆选址一事,他也要一一去看过,与当地第五家之人见见面、打个招呼认识一下,毕竟他们双方是长久合作关系。
而后便是莫轻晚这头,她娘亲李夫人,会在医馆上工,主管医馆“规范化进程”,协助医馆开设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