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和苏州织造的合作,自然不是像楚藩那样入股。
他没有那个财力,也没有那个机会——
毕竟苏州织造虽是空架子,却是内廷建立数百年之久的衙门。顾炎武那一点钱根本买不到苏州织造的股分,也没有入股的机会。
所以他和苏州织造的合作,是开办下属工坊。
苏州织造负责提供织机,他提供资金和管理,雇佣工人生产。
这个生意在顾炎武看来一定能赚钱,尤其是雇工协会抢收了一些棉花,苏州织造也能提供织机和订单。
拿着祖父挤出的钱财,顾炎武找到张彝宪,说明自己的来意:
“听说苏州织造在找人合办工坊,不知顾某有没有这个幸运?”
张彝宪看到顾炎武十分惊喜,这不仅是因为顾炎武的苏松新区护军校尉身份,还因为在刘理顺赴南京主持乡试的情况下,把新区交给他掌管。
在苏州织造已经确定迁往新区的情况下,张彝宪自然要和他打好关系,为织造衙门找个好地方。
尤其是他知道的是,顾炎武十分得皇帝看重,未来定然能成为要员之一。
这让他脸上满是笑容,说道:
“顾校尉这是哪里话?”
“咱们都是内廷中人,有什么幸运不幸运?”
“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咱们一切好说!”
锦衣卫监在内廷的地位虽然有些特殊,和太监为主的内廷衙门有些不同,但是相比其它衙门,却是更亲近些。
尤其是锦衣卫经常帮内廷各衙门做事,为他们在地方保驾护航,更加深了这个关系。
顾炎武自己就知道,锦衣卫不少官员和内府监、太仆寺合办了邮递公司,甚至有不在锦衣卫任职的金吾卫世官参与——
这个生意在北直隶宦官验证后,已经确定稳赚不赔。出身各地的金吾卫世官,纷纷把邮递公司开到了祖籍。
如果不是新区的邮递公司已经确定和羽林后卫世官合办,顾炎武自己也想参与。
现在他选择开办织造工坊,也是因为对这一行更熟悉。母亲也精通纺织,可以在家里照看。
对张彝宪的好意连连称谢,顾炎武道:
“多谢公公照顾!”
“不过你们苏州织造属于皇家织造集团,咱也不能占皇家的便宜。”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正常合作就是。”
张彝宪脸上堆笑,自觉明白了顾炎武的想法,说道:
“那是!那是!”
“顾校尉前程远大,可不能在这点上出差池。”
“放心,一切都在合作章程内,咱家会让人选出最好的织机。”
“快来人,把织机的图册拿出来,给顾校尉好好看看!”
立刻就来了一个小太监,给了顾炎武一个册子。
顾炎武翻看一看,发现册子上有十几幅图画,描绘的都是织机。
上面还有各种织机的大小、尺寸,以及适合的操作方式等,介绍非常详细。
顾炎武翻到册子背后,看到“大明文思院”的印章,顿时恍然说道:
“原来是文思院制作的,看来这些织机都是最好的。”
张彝宪笑着说道:
“的确是最好的款式,都是文思院纺织研究所从各地搜集过来的。”
“皇爷让他们选出最好的,把制作标准尽量统一。”
“现在这些织机用的钉子、螺栓、榫卯,还有很多木材,都是能通用的,织造和维修非常简单。”
“苏州织造现在就造这个,提供给愿意合作的人。”
这种制造思路,自然是朱由检提出来的。
他虽然不知道织布机、纺纱机如何改进,却知道如何标准化生产。
在搜集大明各地的织机之后,文思院很快完成了仿制,并且统一标准。
苏州织造说是还有纺织任务,其实却大多外包,主要精力转向制造纺织机械。
明白官营工厂缺点的朱由检,也嘱咐苏州织造多和个体户、企业主合作,获得分红收益。
顾炎武就是听说了这个政策,被它吸引来的。如今看到苏州织造的织机如此先进,自然更有信心。
不过他对此到底不太了解,合上册子询问张彝宪道:
“张公公,我对这些不太懂,还是请公公推荐一下吧!”
“你说我应该选哪些型号,每样都选几个?”
张彝宪琢磨着这个问题,问道:
“选什么样的织机,要看你打算出多少银子,办多大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