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军火交易,刻板印象

船队离开广州后,先去了大员岛,转道雅加达,顺便护送一支运输船队过去,上面有不少流放的囚徒。

之所以没有商船随行,主要是担心刺激了英国人的神经,毕竟就海军实力而言,距离英国皇家海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后装火炮没有出现之前,贾琏不敢轻易冒险。再者就是海军作为探路先驱,此去奥斯曼帝国,后续还要转道英法进行友好访问。来回一趟,再快也要三年以上。

在雅加达,获悉英国人已经退出马六甲海峡,将槟城与李家坡两地交给南洋海军,真正意义上确定了南洋为大周帝国的内海。贾琏实质上已经完成了开疆拓土。船队抵达印度时,果然遭到了英国舰队的询问,得知是大周使团的舰队,对奥斯曼及欧洲进行友好访问,皇家海军鸣礼炮致敬。

作为这支舰队的指挥官,前皇家海军上尉杜克,下令鸣炮回礼。

丘吉尔少将收到了贾琏的礼物,一套珍贵的瓷器,一箱茶叶,以及一箱左轮。

高兴之余的丘吉尔,生意细胞开始快速繁殖,觉得往欧洲卖左轮是一个不错的买卖,于是写信给贾琏,表达了对礼物的感谢之余,还提出了做左轮生意的可能性。

说实话,收到回礼和回信的贾琏有点意外,左轮这玩意怎么说呢,眼下欧洲还流行决斗啊,用燧发枪短枪决斗,死亡率本来就不低,换成左轮,那不是两败俱伤的几率更大一些么?想想就觉得,太过罪恶了。但怎么说呢,卖左轮挣钱啊,一把左轮本钱不过二十元,卖给丘吉尔,翻一倍不过分吧?算上独家出品,再翻一倍不过分吧?

这买卖做得,就这么定了。

贾琏立刻回信,并报上价格,上门提货,每支左轮售价一百银元(附一个基数弹药),五百支起卖。

最后决定卖一百元时,良心上确实有点过不去,可是想到别人用奢侈品收割韭菜,良心很快就被贾琏抛弃了。

当然了,这批货属于高端产品,做工上肯定要精巧很多的,枪柄上肯定要高一些雕刻,显示一下工艺精湛。

有飞剪船送信,一个月就送到了孟买,丘吉尔接到信大喜过望,立刻公器私用,派遣一艘战舰前往广州,借口是友好访问。

一来二去的,这买卖少说能做三十年,甚至更久都不好说,毕竟拉瓦锡被忽悠到大周来了,没有现代化学之父,欧洲肯定要受影响的。

回到京城这边,关于如何与沙俄使团谈判的事情,贾琏回信定了调子,那就好办了。

贾琏的态度很明确,沙俄帝国的任何人和牲口,不得越过里海,否则视作挑衅。

里海的重要性,各位看看地图就知道了,这里就不多废话了。总之一旦有需要,中亚的西宁王,随时可以配合奥斯曼帝国打击沙俄。

当然了,西宁王会不会遵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算嘴上同意了,阳奉阴违也一点都不奇怪。

但这不妨碍谈判的时候放狠话。更别说,这么大的地方,你没有实际控制,人家有没有越过,你根本不知道。

作为沙俄试探的团长,鲁缅采夫真没料到,大周帝国的敌意如此之浓。

为了维护沙俄帝国的利益,鲁缅采夫必须强硬的回答,主张实际控制区为边界,划分实力范文,同时要求东大,不得介入俄土战争。

现阶段的西宁王,在中亚的控制区其实不大,因为人口严重不足。偌大的中亚地区,算上军队和移民,加一块不过百万人。勉强控制着所谓的安西故地。北面的哈萨克人,实际由沙俄在控制,所谓的不能越过里海,就是一句空话,沙俄的秉性,吃进肚子里的肉,能吐出来才怪了。

根据西宁王的战报,在安西都护故地,最麻烦的对手就是哈萨克,双方不断的有小规模的交火。截止目前的消息,西宁王要派兵三万,北上找哈萨克人决战。这话是西宁王说的,会不会这么做,真不知道。至于里海,西宁王的人连边都没碰到呢。

李清对沙俄的印象极差,两国的历史久远不说,单单是西域叛乱,背后就有沙俄的影子。安西都护故地,更是遭到了严重渗透。

相比之下,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的英国人,主动示好,表示绝不进入缅甸,即便有人员进入,也是商人和传教士。

你还别说,李清还就吃英国人这一套,但是对沙俄就没好脸色了。

“反正本相的话就放在这了,绝不更改。”李清也不废话,起身就走,他是真的看见沙俄使臣就烦。

承辉帝同样也不喜欢沙俄,非要找原因,那得在太祖年间了,当初周军在远东围困一处沙俄据点,攻破之后才发现,当地的沙俄守军断粮之后吃米肉。这件事情记录在周帝国的史书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周帝国自上而下对于沙俄的观感极差,什么率兽食人,野蛮,难以教化等等刻板印象。

鲁缅采夫看着李清离开,头都大的要爆炸了。说好的礼仪之邦呢?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