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太宗,仁宗

还没到车间,就看见水蒸气从门窗里溢出,不用问正在铸造。

车间负责人本是工部的七品小官,到了这里有了用武之地,还升了主事。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每个月还有各种名目的补贴。光拿补贴,这个叫杜尚的六品主事,就比以前在工部拿的俸禄要多一倍,等于到了研发厅,拿的是过去三倍的工资。

贾琏都没进车间,在外面看一眼就觉得热气在炙烤皮肤,脸都有点疼,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工匠,怎么可能不给高薪?

“注意一点匠人的身体,不要长期劳作,每天最多三个时辰,必须轮换上岗。”贾琏再三交代,这种车间太难待了。

杜尚明显是个木讷的性格,只是嗯了一声,没有进一步拍贾大人的马屁,没说什么工匠的再生父母之类的阿谀之词。

贾琏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这种人要从嘴里说出好听的奉承话,多半是逼不得已。

没等贾琏走人呢,这边李元找来了,拿着个小本本问他:“贾先生,学生看账目上有特殊环境补贴,最低的匠人每月每人高达二十元,请问这合理么?需知一个七品县令的月俸,也才二十四两,换算成银元,也才三十元不到。”

贾琏一听这个就乐了,这不是现成的特殊环境么?招手叫来杜尚:“杜主事,带二殿下进去待上半个时辰,记住,时间不到不许出来。”

李元有点懵逼的时候,杜尚已经做个请的手势,李元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还是硬着头皮跟进去了。

贾琏在外面等着,足足等满了半个时辰(一个小时),总算大门开了,李元失魂落魄的出来。看见贾琏站边上的棚子下,立刻一脸惭愧的过来见礼:“此前李元冒失了,失礼之处,贾大人多多担待。”

贾琏笑着摆摆手:“二殿下太客气了,您是贵人,下官可当不起您的礼。怎样,这环境够特殊么?”

李元心服口服的点点头:“确实很特殊,里面蒸汽缭绕,铁水横流,又闷又热。孤在里面半个时辰出来后,恍如隔世。”

贾琏丝毫没有同情他的意思,反而继续戳他的伤口:“这算是好的了,还有更恶劣的环境呢。殿下要不要去体验一番?”

李元顿时色变道:“怎么还有更差的环境?”

贾琏点点头:“有啊,下矿井挖煤,底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暗无天日,在下面干活,都光着身子。这活的技术含量不足,只要能吃苦,是个人都能干,特殊环境的补贴,每月只有十元。就这活,多少人抢着去干,只要能干上这活,一年就能娶媳妇。运气不好的,一年媳妇变寡妇。”

“啊,这……。贾先生仔细说说?”李元人都听傻了,他哪里知道这些了。

贾琏没时间留下来慢慢说,只能边走边说,李元跟在一旁,真像个学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就差拿本本记录了。

贾琏说的都是正常的情况,比如井下的瓦斯爆炸,比如塌方,又比如倒灌,这种情况只要出现了,以现在的救援能力,下面困几个,捞出来的基本都是尸体了。光棍还好点,有媳妇的可不就是多个寡妇么?

“孤以为去一趟陕甘,就已经看尽人间疾苦了,不曾想还有那么多艰难的人生。孤自幼锦衣玉食,不曾吃过半点的苦,去了陕甘,看到李制台变得又黑又瘦,一问才知,朝廷赈济期间,为了避免下面的人做手脚,他亲自下去,走遍了每一个赈济点。如此一番辛苦,依旧有不少百姓没挺过来。其中多数死于疾病,多亏李制台提前准备,才没有酿成瘟疫流行。”

李元从陕甘回来后,一直没找贾琏交作业,现在算是补作业了。

“看来二殿下的陕甘之行,走了不少地方,也看到了当地特殊的地貌。”贾琏其实不想跟他说太多,只不过出于人设的需要,这才陪着他玩。

“是啊,当地百姓多在窑洞里住着,耕种则在高处的塬上。从一个源顶看另外一个,隔着深沟,两边说话都能听到,想过去还要先下去,再走很长的路。当地的特殊环境下,一旦闹旱灾颗粒无收,草都没得吃。孤看过《明史》,以前想不明白,实地看了看才明白很多史书记录的真相。”

贾琏对他这个态度很难拒绝与之交流,想了想还是说深一点:“殿下既然看史书,就该知道,史书上的寥寥几个字,浸染着无尽的血泪,还有遍地无人收拾的骸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贾大人既然知道民生艰难,为何还要支持朝廷对海外扩张呢?那都是需要花钱的。”李元的燕国地图有点长啊。

嗯,可以这么理解,治国理念不同。

无论将来承辉帝选择了哪个皇子做皇帝,都希望他们知道真正的民间疾苦可以是何等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