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生离”的时候,离开的人奔向梦想,留下的人最难过;“死别”的时候,去世的人再无牵挂,去世之人的亲人最是哀痛。
太皇太后的整个葬礼,整个康熙二十七年,举国齐哀,风光大葬,葬入孝陵旁边的一个地方,在先皇的孝陵的边上。
一切顺利,就是老天爷也好似知道了什么一般,今年大清高风调雨顺,水灾干旱地震啥的,什么都没有。唯一的一个事情,就是太皇太后下葬孝陵,而不是福陵,不符合礼制一事。
为此朝堂上吵成一团,基本都是反对,皇上和裕亲王本就在哀痛中,对此自是怒火滔天。
可他们什么也不能说。
单单一句“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无法说服天下人,为何太皇太后不葬去太宗的福陵。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一起安葬不是吗?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合葬后,一生才是圆满,不是吗?
最终还是师祖给皇上来了信,保康和他汗阿玛据理力争,皇上下定决心送太皇太后下葬。
保康的原话:“女子为何一定要陪葬男子?无稽之谈。都是男子自己制定的制度,还说什么‘自古以来’。自古以来,单独安葬的太后也不是没有;自古以来,男子陪葬女子的,也不是没有。”
还说什么“父系社会之前的母系社会汗阿玛忘记了吗?”
亲亲汗阿玛对熊儿子没奈何,又怕他真急眼了去闯朝堂,加上他汗阿玛的来信,加上他最近心力交瘁,也没多思考地,直接在朝堂上训话,大意:母亲和儿子葬在一处,也是符合人情天伦法理。
这就是大清朝的规矩。你们不答应,朕就公告天下,让天下人来说说母子伦理和夫妻伦理布拉布拉。
这可捅了马蜂窝。
满朝大臣齐齐哭天抹泪的,又是讲夫妻大义,又是讲男女尊卑,又是讲古法古礼……最后都捏着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