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科”……在他的脑袋里不停回响, 他整个人呆呆的。
可是古灵寺住持也说:“醒迟大师有意, 老衲也凑一个趣儿。济南多出来一好官, 也说社稷和百姓福祉。”
蒲松龄:“……”
反应过来后, 蒲松龄赶紧起身给两位大师行礼谢恩。
“留仙感谢——两位大师。”声音颤抖, 克制不住的眼睛湿润。
师祖轻轻摇头, 叹气。
“先生大才,奈何,奈何。阿弥陀佛。”
老住持也叹气:“先生四十来岁,尚在有为之年。”
蒲松龄轻轻点头,却是止不住眼泪直流。
蒲松龄出身蒲氏家族,蒲氏是淄川世家。蒲松龄早年热衷功名,奈何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中落,年少时,又遇到张献忠、李自成起事;再后来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生活的艰难,坎坷的经历,加剧了他一腔报国之心。顺治十四年,娶妻生子,一家和美。顺治十五年,十九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赞誉,“名藉藉诸生间”。
他本以为那是他生活“得意”的开始,哪知道,那只是“失意”的开始。